不要把財富留給孩子,要把孩子變成財富。
——盧勤
別人的24歲!
李嘉誠長孫女加入基金會董事
24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呢?相信很多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還在基層崗位,但有些人的24歲註定是不平凡的。據港媒報導,李嘉誠基金會7月入職新人,正是李嘉誠家族第三代長女李思德。現年24歲的李思德成功拉低了整個董事會的平均年齡,也預示著李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培養開啟。
第三代接班?為時尚早
出生與1996年的李思德,是李澤钜長女,201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法學院。李思德下麵還有2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最大的才剛20歲,最小的只有14歲。
有關李思德的公開新聞並不多,但光李嘉誠長孫女的身份就值得外界十分關注。
其實早在任職李嘉誠基金會之前,李思德已於2018年獲委任為大埔慈山寺董事,其後於2019年再出任李嘉誠私人持有的家族地產公司“兆豐地產有限公司”董事。
據瞭解,兆豐地產從事土地投資、發展及地產業務,李嘉誠、李澤钜、李澤楷、李思德等都在董事名單上。
這次委任基金會董事的公開消息很少,對李思德具體安排也未對外公佈,但年僅24歲就能進入董事會,足以說明整個家族對於第三代給予了厚望。但目前來看,李嘉誠的幾個孫輩,誰才是第三代接班人還很難說,只是李思德作為長女,一向乖巧,目前的年紀剛好可以進入家族企業進行培養。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李嘉誠家族的第三代將陸續涉足李氏家族的生意。
第三個兒子·李嘉誠基金會
如今基金會共有16名董事,除了李嘉誠的家族以外,作為李嘉誠女友的周凱旋也名列其中。
李嘉誠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被李嘉誠熱情地稱呼為“第三個兒子”。雖然李嘉誠已表明退休,但自己私下也會繼續從事慈善工作,而“李嘉誠基金會”也是一直由他管理。
(董事會部分名單)
當初李嘉誠分家時,除了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一人一份之外,也留了一份給基金會。李嘉誠視基金會為自己第三個兒子,足以看出李嘉誠對這份事業的用心,而長孫女能以基金會作為事業的跳板,起點非常之高。
根據李嘉誠慈善基金會官網:基金會的業務主要捐款予教育、醫療、文化及其他公益事業。李嘉誠希望透過教育加強人力和文化資源,透過醫療專案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至今已捐款逾270億港元。
(圖片來源於李嘉誠基金會官網)
二代接棒、三代培養
財富傳承靠的是什麼
李嘉誠先生的一生是個傳奇,出身於1928年的李嘉誠,幼年家境貧寒,15歲就輟學打工,在22歲靠自己的勤奮和聰慧賺到了第一桶金。60年代之後,李嘉誠已經逐漸放棄了塑膠生意,轉向房地產。
李嘉誠在香港興建房地產,最早都是以收租為主,後來才逐漸以收租加出售的方式。李嘉誠在70年代末,在包玉剛的幫助下成功收購了和記黃埔,這成為他事業的轉捩點。在這之後,李嘉誠實力大增。隨後李嘉誠又收購了港燈、赫斯基能源等公司,逐漸成為了香港首富。
李嘉誠有2個兒子,年齡相仿,但性格極為不同,早在他們踏出大學校門之後,也就是第三代李思德這個年紀,李嘉誠就開始關注兩個兒子的接班人培養。
長子李澤钜性格老成持重、有責任感,深得父親的信任和器重。李澤钜常伴父親身邊30多年,替父親打理公司,而敢於冒險開拓和勇於嘗試創新的李澤楷則早早地被李嘉誠放手去創業。
作為香港前首富的李嘉誠早在2018年急流勇退,只擔任公司的顧問,接力棒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如今92歲的他鮮少再出現在公眾視野。於是我們就看到李澤钜繼承父業,而次子則按其志趣另起爐灶、自行創業。
李嘉誠宣佈正式退休之時,也首度將分家方案公佈於眾:將資產和主業留給辦事穩重的長子李澤钜,留給次子李澤楷的則是“超過其現在身家數倍的資金支持”。
已跟隨他在長和系工作逾30年的長子李澤钜擔任主席,接掌長和系上市王國,旗下上市公司包括長和、長實地產、長江基建以及電能實業及系內的產業信託等。
一直獨立創業的電信盈科主席李澤楷則獲得了父親一大筆現金支持,用來收購其他產業以發展自己的業務。
對於這樣的分配,李嘉誠曾表示,用分家來傳承,而不是在自己去世後,下一代用訴訟來分家。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兩個兒子“可以有兄弟做”。
後來,李嘉誠又將其持有合計約133億港元的股份轉入其家族信託。移交完畢後,李氏家族信託幾乎可以說是承載了整個李氏帝國的資產。
對企業家們來說,終其一生打拼下來的龐大的財富最不希望的就是被後代揮霍一空,更不希望子女因為財富分配的多寡產生爭執斷送親情,在傳承上李嘉誠無疑是謹慎而智慧的,也是李嘉誠的良苦用心。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
本平臺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若平臺發佈的內容涉及侵權或來源標記有誤,煩請告知,我們將根據要求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